欢迎访问 崇阳县人民政府 · 崇阳县发展和改革局 返回崇阳县人民政府网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崇阳县构建“三大机制”打好项目攻坚战

发布时间:2019-05-23 来源:发改局 录入:Gov134 【字体:

开年以来,崇阳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坚持贯彻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树立“开局就是决战”的意识,保持“起步就要冲刺”的劲头,聚焦项目,精准发力,构建项目谋划、推进和保障“三大机制”,全力打好项目攻坚战。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1%,位居全市第一。

一、构建策划—储备—争取“滚动式”项目谋划机制。该县坚持“能落地、能开工”的原则,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策划一批、储备一批、争取一批,形成滚动发展、接续有序的良好局面。

1.超前部署,策划一批。该县从去年九月份就开始着手谋划今年的项目实施的“盘子”,由发改部门牵头成立项目策划专班,并专门聘请了省第三方机构,按照近期、中期、远期分类进行顶层设计和科学编制,精心策划包装一批涉及重大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截至目前,全县2019谋划实施重点项目达到333个,总投资465.6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225.6亿元。

2.做实前期,储备一批。建立和完善重大项目前期推进机制,统筹安排2000万元项目前期专项经费,用于政府投资类项目或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确保全县更多项目纳入中央和省市项目储备库。目前,全县纳入储备库项目44个,总投资417.06亿元,达到上年度实际完成投资总量的3倍以上,其中众盼医用食品包装、罗家山风电场等20个项目被确定为省市重点项目。

3.政策激励,争取一批。为进一步调动全县上下争取项目和资金的积极性,确保获得更多更好的“蛋糕”份额,该县制订出台了《崇阳县项目建设和争取上级资金奖励暂行办法》,实行目标化管理、项目化实施、责任化推进,为持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提供强力支撑。一季度,全县向上争取项目11个,争取资金6254万元。

二、构建落地—开工—投产“接力式”项目推进机制。该县通过建立招商、开发区、科经等部门“接力式”分工协作模式,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投产。

1.促进招商项目快落地。年初,由县招商部门牵头制订年度招商规划,分联组、乡镇、部门落实招商任务,分解到单位、落实到个人,并化招商引资任务落实督办考核机制,对各联组招商进度实行每月通报、每季考评、年终结账,全年综合考评和年终奖励与任务完成情况挂钩。同时,抢抓有利时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商会年会和挂牌成立之机,先后举办4场招商推介会,书记和县长在春年前后轮流密集外出招商,并成功举办春季招商集中签约活动。一季度,全县招商引资共引进各类项目21个,合同引进资金61.74亿元,华伦钙业等3个投资过10亿元项目先后落户我县。

2.促进开工项目快推进。实行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县长坚持每月到开发区对当月项目建设重难点问题进行集中协商调处,研究解决征地拆迁、企业办证、规划设计、项目融资等方面问题;对所有新签约项目实行常委挂帅负责制,一对一服务,面对面交流,共同确定项目工期表,确保项目建设进度。一季度,梓泽陶瓷等25个重点项目实现集中开工,全县重点项目开工个数达到199个,开工率达59.7%50万头生猪产业链、尚禾生态农业旅游、棚户区改造项目(7个片区)、隽水天城旅游开发等重点项目,全部实现开(复)工,累计完成投资15.5亿元。

3.促进投产项目快达效。切实做好在建项目的动态监管和跟踪服务工作,特别是对进展缓慢重点项目,找准症结,对症下药,限期解决影响建设进度的问题和障碍,全力推进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对已投产项目继续实行跟踪服务,坚决杜绝出现项目建成就撒手不管的现象发生;同时,继续加大对重点企业技术改造的扶持和奖励力度,年前已兑现2018年技改奖励资金866万元,今年计划实施技改项目32个,完成投资37.6亿元。一季度,全鸿塑业、鑫瑞科技等8个新建项目建成投产;中健纺织、铭达二期等10个技改项目顺利完工,完成投资9.7亿元。

三、构建体制—要素—服务“无缝式”项目保障机制。对重点项目建设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完善责任体系,强化要素保障,优化服务环境,保证全县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1.落实责任强保障。推行重点项目建设“四联”责任制,全县成立大工业、大农业、大城建、大民生、大交通、幕阜山绿色产业带等6个项目联组,实行兵团化作战;同时,每个重点项目落实一名县级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项目专班、一张推进图表,做到责任明确、推进有序。推行重点项目建设“红、黄旗”制度,每个月对各联组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每季度对各联组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拉练评比,发放流动红旗和黄旗,连续两次排位最后的,对联组县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2.狠抓要素强保障。全面加强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土地、资金、用工等要素保障。持续开展“大征地、大拆迁、大平整”工作,一季度完成土方平整2000亩,为新签约项目提供用地保障,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积极组织召开政银企对接会,全县11家金融机构现场为县内32家工业企业承贷2.55亿元,同时以融资担保、过桥资金等手段,对凡是有应急需求的企业,只要银行承诺续贷一律“过桥”,充分放大担保公司资金的功能,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组织开展“2019春风行动”,现场签订劳务合同1900余份,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题,全县92家规模企业正月十七前全部开(复)工,开(复)工率达100%

3.优化服务强保障。全面推行零障碍、高效率、无干扰式服务,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投资洼地、服务高地。推进“一网覆盖、一次办好”政务服务改革,实现“一张网”建设全覆盖,发挥重点项目建设“绿色通道”作用,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难事设法办;推进商事登记“归一简办”改革,将企业登记“一审一核制”改为“审核合一制”,从受理、审查、核准、发照全程实行“一人通办”,让企业少跑路、零跑路;规范收费和执法行为,落实项目建设收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坚决做到不乱收费,不乱作为;严厉打击围标串标、阻工扰工、砂霸石霸等行为,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外部环境。